表面预处理实用技术手册7
发布日期:2012/8/4
来源:原创
浏览次数:2653
第二节 镀层硬度
一、测量方法
膜层硬度指标反映了膜层抵抗外来挤压变形的能力,也可以说是膜层材料对塑性变形、硬物划伤、默算等的抵抗能力。它常作为耐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。
在膜层硬度检测中,应尽量减小压痕的深度,压痕深度近似为t/10,t为镀层厚度,以消除基体材料对硬度测量值的影响,提高测量的精度。
鉴于电镀层和铝氧化膜层等表面镀复层的厚度一般较小(通常在几十微米以内),为了消除基体材料对镀复层硬度检测的影响,通常采用显微维氏或努氏硬度法测量硬度。
二、维氏显微硬度
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使用两对面夹角α为136°的金刚石四棱锥体压头。压力在试验力作用下压力试样镀层表面或剖面,保持一定时间后卸除试验力,在样品上获得正方形椎体压痕,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,按14.2-1式计算或查表得到显微硬度值。
HV=0.1891 (2.2-1)
式中 HV——显微硬度值;
F——试验负荷(N);
d——压痕对角线(mm)。
三、努氏硬度
努氏硬度使用的金刚石压头是对面角分别为172°30′和130°的四角棱锥,在试样上得到长短对角线比为7:1的棱形压痕,按14.2-2式计算或查表得到努氏显微硬度值。
HK=14.229× (2.2-3)
式中 HK——努氏硬度值;
F——试验负荷(N);
l——压痕长对角线长度(mm)。
四、镀层硬度测定注意事项
(一)试样
试样应经过除油、研磨和抛光处理,表面应无油污、平整和光滑。若测量断面硬度时,应按金相试样制备要求进行。尽量减小试样表面状态对测量精度的影响。
(二)硬度测量要求
1.维氏硬度
(1)压痕的每一个角与镀层的任一边的距离至少为对角线长度的一半。
(2)每一个压痕中,两条对角线长度值相差应小于5%。
(3)每一个压痕中,每条边的长度值相差应小于5%。
(4)镀层厚度应大于对角线平均长度的1.4倍。
2.努氏硬度
(1)软镀层(铝、铜、锌、镉、银等)的厚度应达到40μm。
(2)硬镀层(铬、镍、钴、铁和硬的贵金属及其合金等)应达到25μm。
(3)镀层厚度应达到压痕较长的对角线长度的0.35倍。
(三)负荷
在膜层厚度允许的条件下,应尽量选择较大的负荷,减少测量中的相对误差。要确保测量误差小于5%,压痕对角线长度应大于16μm。
通常情况下,测量硬度小于300HV的贵金属及其合金和薄的镀层硬度时,复合为0.245N。测定铝表面硬质阳极化膜层硬度时,复合为0.490N。测定硬度大于300HV的非贵金属材料负荷为0.981N。表2.2-1是测定不同金属镀层所用负荷的参考值。
表2.2-1 测定不同金属镀层所用负荷参考值
镀层类型
|
载荷(N)
|
镀层类型
|
载荷(N)
|
铅
|
0.05~0.07
|
镉
|
0.34~0.46
|
锡
|
0.09~0.1
|
锌
|
0.47~0.61
|
铝
|
0.18~0.32
|
铬
|
4~10
|
铜
|
0.32~0.94
|
镍
|
1.5~3.5
|
硬银
|
1~1.5
|
铝(硬质氧化膜)
|
1.5~3.5
|
施加负荷时要平稳、缓慢、无震动和冲击现象。压头压入速度为15μm/s~710μm/s,负荷保持时间为10s~15s。测定温度为23±5℃,必要时测定应在空调状态下进行。在同一试样相爱应在不同的部位至少进行5次有效测量,取平均值作为测量值。